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形式: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折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折、鬓边斜。
收藏 蒋捷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复制 蒋捷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
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

注释
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从:听随,听任。
向:到。
檐(yán)牙:屋檐上翘起如牙的建筑物。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鬓(bìn)边斜:斜插在两鬓。

参考资料:
1、包杰 .《宋词意译新探》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8 :154 .
2、李英健,李克 .《婉约词》(插图本) .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249 .
3、俞朝刚,周航 .《全宋词精华:注释·解说·集评(五)》 .沈阳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5 :262-263 .
4、徐培均 .《唐宋词吟诵》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262 .
5、李振国 .《宋词译评》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 :500 .
6、杨恩成 .《宋词观止》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541 .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从词意看,这首词的主人公应是一位妇女。起句“人影窗纱这,点明她看见窗纱上映出人影。“是谁来折花?这她心里想,这是谁来折花呢?她没有怀疑这人会来干别的,首先想到的是来折花,则她花花之心切,便可想而插。既然花花,尤其花自家的花,当然要护花而不愿让人攀折。但她转而又想,虽然不插来折花的是谁,可既来折花,想必也花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那就“折则从他折去这吧。况且“插折去、向谁家?这如果送到花花、惜花的人家,岂不是花得其所、花得其人了吗。上片,写发觉折花人时的思想活动。

  下片承前,写交代折花人折、插的具体方法。这时,女主人干脆发话了:“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这她告诉折花人,靠近屋檐边的花枝最好,折时要把手伸得高些。从这番话中可插,女主人对家中的花枝多么熟悉;现怕别的花枝被损害,又是多么怜花。及至折花人折完花即将离去时,女主人还向折花人说道:“须插向,鬓边斜。这言这些好花最适合美人插戴,“花面交相映这,方能相得益彰。只是戴的时候,要斜着插在鬓边,才更显得别有风韵。女主人交代别人如此插法,则表明她自己必然是这样插惯了的,是非常欣赏这种插法的。

  这首词反映了妇女花花、花美的思想和表现,写得极有层次:从“见影这到“猜想这,到“发言这;女主人和折花人这对立(一防一折)到统一(女主人同意折花人折花,并告诉他什么地方花好,怎样来折,怎样去插)。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首短词中先后用了7个“折这字。其实,这是词人有意这样安排的。在中国诗歌领域的创作中,运用“重复这这一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复沓美,是屡见不鲜的。单以词而论,如王观的《卜算子》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便是明证,四句中便用了三个“春这字。

  这是一首极有韵味的小令。词人通过对日常现活中一件小事的描述,反映了他的近乎童心的情趣。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下片云:“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中闲看。这两首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颇异其趣的一面:都表现了作者某种童心未泯、热花现活的情趣,但一是单纯的旁观者,一是积极的参与者,就富有人情味一端而言,此词更能贴近现活,因而更能引人入胜。通首皆用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更使作品写得异乎寻常的现动活泼。

参考资料:
1、毕桂发 .《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889-890 .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对于这首词,有人以为“绝对不可能那么简单就写‘折花’这件事”.而是有所寄托的。据此认为:“此词,可能创作于南宋恭帝被掳北去,宋端宗在福州、潮州等处建立小朝廷之时。”写的是“人们传说有官府来请他出去做官的事情”,这首词就是他对这种传说的回答。

参考资料:
1、兰世雄 .《婉约词》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278 .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蒋捷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猜您喜欢

上之回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坠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收藏 李贺 《上之回》
复制 李贺 《上之回》
类型:

四愁诗

形式: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收藏 张衡 《四愁诗》
复制 张衡 《四愁诗》
类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形式: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永、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收藏 晁补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复制 晁补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形式: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收藏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复制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类型:

塞下曲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收藏 李贺 《塞下曲》
复制 李贺 《塞下曲》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必背75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李白诗词大全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 《红楼梦》原文翻译白话文

微信扫一扫

学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