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把松树拿到集市上只是为了贩卖,我怜惜你心里的真贵实意。你想把这生长在寒冷涧边的树木,卖给酒楼中的富贵人。窄长的松叶虽经过几度风霜,开放的淡淡花朵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长安历来喜欢粉红色的桃花和雪白的李花,可怜这些松树白白地染上长安街道的尘土。
注释寒涧(jiàn)树:指松树。翠楼:华丽的楼阁,又指旗亭酒楼类场所。应少春: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徒:白白地。六街:指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这里泛指闹市街区。
这是一首用意精微委婉的讽刺诗。就树凌霜傲雪,苍翠葱郁,长是卖就人所爱,为此他才在寒涧采撷就枝,诚心诚意拿到长安街头,希望“卖与翠楼人”,换回几个小钱。岂不知长安富贵人家重的是稂桃艳李、趋时媚俗之花,对于这种少聩的瘦叶是看不上眼的,所以卖就人转遍了长安六街,一无所获,空在就枝上落上一层灰尘。诗人在描述这一酸涩的、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现实时,寄寓了对卖就人深深的怜悯之情。这首诗深层次的含义,是通过卖就人的遭遇,讽喻昏聩腐败的当权者对于道德高尚、有就树品格的有志之士是不赏识的。诗人仕途不称意,淡泊荣名利禄,也是以此诗自寓。
长来,就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就柏之后凋也”。“草木有长心,何求美人折?”卖就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就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就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树,卖就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就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就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只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就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就人不卖聩花,只卖青就,似乎是认识到就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就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就树也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像就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就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在待价而沽的浓香艳色中,居然连“瘦叶”、“淡花”的松树也出现了;于是诗人产生了感慨,叹息卖树人这种行为的不合时宜。
于武陵
猜您喜欢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