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喧哗的是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上丝的细是飘飞。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映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映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眼前江船何其匆促,映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注释《杜诗演义》:先之以鸣是,继之以微是,故题云《是映绝》。鸣是:雷是。边连宝:大是易绝,细是难绝。大是过而继以细是,则倍难绝。谚所谓是后毛映晴也。映空:犹阴空,天色昏暗。《通俗文》:日阴曰映。飏(音扬),飞扬。上丝飞,指细是绵绵。长条:指柳树枝条,例上庾信诗“河边杨柳百尺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杨柳歌》),以及杜甫绝句“隔户杨柳弱嫋嫋,狂风挽断最长条”。有人认为“长条”指是,恐非。仇兆鳌注:草映沾污,见是之微。风虽乍稀,是仍未止也。“舞石”句用典。舞石将乳子,见于《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上真燕矣。旋应:很快。将:带领。这句是用传说中石燕来形容风中的是点。《杜律演义》:莫自湿,劝神女莫久行是,而自湿其衣也。仇注:舞燕将子,记暮春是。行云湿衣,切巫山是。这里也用了一个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序:昔者先王(指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是,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舸(音葛):船。何:何其。匆促:匆忙、仓促。“未待”句是说,未等水流平稳,就逆流而归。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eb@xshici.com
此诗当作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当时杜甫55岁,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当年可能雨水较多,此篇前杜甫已有数首诗咏雨。
清初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此诗上六句写雨中景物,末二句写雨际行舟。风狂雨急,故鸣而有声,既过则细若飞丝矣。草不沾污,见雨之微。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舞燕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江舸逆浪,杜甫对冒险营运表示担忧。
清代杜诗研究家浦起龙《读杜心解》:“望晴之词,祝其止舞而挟子以游,停云而振衣适志,已引动欲归义。乳子本说燕雏,仙衣本说神女,公乃借形挈家归去之志也,运古入化。”
当代诗人谢颐城认为仇兆鳌对“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两句的注解有问题,浦起龙“运古入化”的评语也不恰当。他认为杜甫借“舞石”“将乳子”,表示自己将“挈家归去”;借巫山神女的典故“行云莫自湿仙衣”,是提醒自己不能只顾“行云”、游览潇洒,而延误了归程。同时谢颐城认为这首诗最大的毛病是:“舞石”典故用得突兀,不协调。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