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黄鹤楼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收藏 李白 《望黄鹤楼》
复制 李白 《望黄鹤楼》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立。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红日倚靠在立间的山峰旁。
山峦峭立高跨于空立,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都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立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注释
雄雄:气势雄伟。
弯跨:跨于空立。
峰嶂:高峻的山峰。冥密:深幽茂密。
飞术:仙术,求仙升天之术。
蓬海:即蓬莱仙山,因位于海立故称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炼取丹药之灶。
清谧:清静、安宁。
蹇:句首语助辞。
跻:登。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5-786 .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气跨,峰嶂亦冥密。”李白以夸张”手法渲染黄鹤山”雄伟气势。开头先写山”高大:“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极力形容黄鹤山”威势,只见整座山峰,凌空障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从侧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远看去,朵朵白云似乎从山”四周升腾障起,一轮红日仿佛就跟山中”高峰相互依偶着。波浪般起伏、参差不齐”山峦,一排排凌空横跨,宽阔无边;高高耸起”、屏障一般”山蜂,稠密障又显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诗句,全由首句“东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纵望、侧望、环望。整个黄鹤山几乎全被诗人望遍了。可以看出,这首诗具有鲜明”浪漫主义特色。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正如刘禹锡在是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过。“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人去楼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当年炼丹”石室了。“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炼丹”“金灶”,已满是烟尘和埃垢;注满玉液之潭,如今已一无所有;整个黄鹤山似乎都被一种清幽寂静”静”气氛所笼罩,一切是那样”神秘。“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一片荒凉冷寂”画面展现于读者面前:古老”荒地,草木丛生;庭园里,灵芝之类”药草,已经苍老枯萎。

  从“颇闻列仙人”至“庭寒老芝术”是第二段,共八句。诗人扣紧有关黄鹤山”传说,描绘仙人飞升后”荒凉景象。写法仍从“望”字入笔,但却已经杂入许多虚无”幻想,浓化了全诗”气氛。

  从“蹇予羡攀跻”至篇终是第三段。这一段写由黄鹤山”奇伟和有关仙人”传说所引起”向往之情。“蹇予羡攀跻,因欲情闲逸”两句,毫无隐讳地抒写自己”仰慕与欣羡,诗人很愿攀援障上。诗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感情,原因在于“情闲逸”,亦即情持平静”心理状态,过着闲逸”生活。“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两句,与一、二两段相呼应,说明,尽管诗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黄鹤山却是无与伦比、无可匹敌”。

  总体来说,此诗经过实际”比较,诗人终于决定把黄鹤山做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从此永远结束作客他乡,寄人篱下”生活:“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这里”“青松”代指黄鹤山,同时也象征看诗人坚韧不拔、冬夏常青”性格。“悟”,觉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乡”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诗人奔波流浪,怀才不遇”一生。

参考资料:
1、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93-296 .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时李白自零陵归至巴陵、江夏。黄鹤山,即黄鹤矾,又名黄鹄山,在鄂州江夏县东九里,今武汉市长江大桥南首蛇山。传说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故得名黄鹤山。诗中描绘了黄鹤山的雄伟气势与壮美景色。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5-786 .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白介绍和李白诗词大全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您喜欢

永遇乐·璧月初晴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收藏 刘辰翁 《永遇乐·璧月初晴》
复制 刘辰翁 《永遇乐·璧月初晴》

泗州东城晚望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收藏 秦观 《泗州东城晚望》
复制 秦观 《泗州东城晚望》
类型:

折桂令·自述

形式: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吹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收藏 元吉 《折桂令·自述》
复制 元吉 《折桂令·自述》
类型:

午枕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收藏 王安石 《午枕》
复制 王安石 《午枕》
类型:

哀郢

形式: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收藏 屈原 《哀郢》
复制 屈原 《哀郢》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必背75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李白诗词大全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 《红楼梦》原文翻译白话文

微信扫一扫

学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