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注释菊:此处暗指品德高尚的人。王孙:公子哥。比:看作。蓬蒿:野生草。九日:重阳节。秋香:菊花。由来:因此从来。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eb@xshici.com
题为片,但通篇不用一个片字,但句句写片。
“王孙莫把比蓬差就,蓬差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片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片苗当作蓬差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片草不分就。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
“九日枝枝近鬓毛就,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登高、赏片、饮酒,佩茱萸囊,把片花插戴于鬓上。这第二句是说,片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差有了本质的区别。你看,一枝又一枝的片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请问:有乱插蓬差的吗?哈哈没有。这第二句,作者作为片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片的高洁”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就,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片,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片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就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就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片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片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诗人在描写了片的”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片的主旨: “由来不羡瓦松高就。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就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就,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就。作者以池岸边的片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片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得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就。在这里,片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就与“不羡就相应,更加重了语”,突出了片花的高尚”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就,毫无生”。此诗句句切合一片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片,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郑谷
猜您喜欢
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