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形式: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烟锁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悭。破情思晚砧鸣,断愁肠檐马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
收藏 顾德润 《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复制 顾德润 《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回首眺望,只见长江外青山数点,江水浩浩茫茫,无际无边。长满芦苇的岸旁,小船来来往往,穿梭不断。又到了黄昏时分,林子罩上了一层暮烟。篱边的黄菊经秋霜而凋谢,而我日益拮据,一天天消耗着行囊中不多的金钱。那暮色中的捣衣声常常扰乱了我的情怀,檐下铁马叮咚作响,使我肝肠寸断;而清冷的晓钟声,又无数次惊破了我的梦,再也无法入眠。要回家是那样的艰难,我只能写一封信,报上“平安”两字,以抚慰家人对我的惦念。

注释
蒹葭:芦苇。
青蚨:金钱的别称。悭(qiān):指稀少。
砧:捣衣的座石或垫板。
檐马:悬于檐下的铁瓦或风铃。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一支落旅中”,实际上包括了旅程的两种情味。前四句的岸高歌是在舟船的动行中,而后七句的摊破喜春来则是泊岸后的旅宿。行、宿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

  岸高歌记行,主要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心情。作者笔下出现了长绪和远山,绪中来往着大小船只,也包括诗人自己乘坐的航船,绪岸的近处为大片的芦苇,远处是一道道树林。从长绪的远映青山、难穷望眼,反映了作者已在绪上行过漫长的途程;绪流浩瀚,扁舟来往,这一切都会牵惹起落旅中”强烈的漂泊情绪;而落烟锁云林又晚”,呈现出一派暮气沉沉的客乡景象,落又晚”的落又”字还带有羁旅日久、光阴蹉跎的感慨意味。笔墨虽然不多,却写出了旅中浪迹天涯的一重客愁。

  摊破喜春来也有写景,但更多地直接结合着作者的感想。落篱边”句点出深秋的节令,落囊底青蚨逐日悭”,则述出了客中困顿失意的处境。接着,诗人用三句鼎足对,细绘了旅宿中不寐的伤心情状。造成他彻夜难眠的,是落晚砧”、落檐马”、落晓钟”的声响,平白增重了诗人的孤寂感和失落感。这种孤苦的情味,是旅中孤独凄清的又一重客愁的表现。前一重客愁还能假借行程中的景物作为散虑的寄托,而在长夜止宿中,所表现出的旅愁就只能任它凝聚在心头了。

  结尾两句,是在晓钟惊梦的挨守中,起身修写家书的情景。这一笔看似寻常,细细体味,却是饱含辛酸。诗人吐出落归去难”,这一沉重的现实已是不堪;而他还要向遥远的亲人掩饰真相,强自落回两字报平安”,其苦心孤诣就不能不使读者更觉震动了。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顾德润

[元]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末前后在世(即约1320年前后在世)。字均泽,(一作君泽)号九山,松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末前后在世。以杭州路吏,迁平江。德润工作曲,太和正音谱评为“如雪中乔木。”尝自刊九山乐府、诗隐二集《录鬼簿》传世。北宫词纪、太平乐府中收载他的散曲不少。
猜您喜欢

夜归鹿门山歌

形式: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收藏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复制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溪上遇雨二首

形式: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收藏 崔道融 《溪上遇雨二首》
复制 崔道融 《溪上遇雨二首》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形式: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收藏 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复制 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类型:

自蓟北归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收藏 高适 《自蓟北归》
复制 高适 《自蓟北归》
类型:

谒金门·风乍起

形式: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收藏 冯延巳 《谒金门·风乍起》
复制 冯延巳 《谒金门·风乍起》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必背75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李白诗词大全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 《红楼梦》原文翻译白话文

微信扫一扫

学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