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十二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收藏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十二》
复制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十二》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许多乔木遮住西下的夕阳,我系住行船取来一捆柴薪。
静听那江边上老翁的谈话,原来都是厌恶战争的人们。

注释
江行无题:钱珝的《江行无题》共一百首,写了诗人沿江而行时的所见所闻,也写了诗人的感想。这首诗是第十二首。
翳:荫蔽。
乔木:高树。
维:系住。
束薪:一捆柴薪。
江叟:江边老翁。
厌兵:厌恶战争。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
2、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80-281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江行无题》组诗作品是作者被贬为抚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晚唐朝庭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不宁。当时,杨行密与朱全忠等在长江一带混战,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诗人对混战的军阀十分痛恨,有感而作这组诗。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作者对军阀所进行的战争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遭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长期战乱后沿江农村的残破景象和人民强烈的厌战情绪,富有时代气息,为唐末优秀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开始塑造了凄寂悲苦的意境,描写了诗人自己的活动。在乔木遮住了西下夕阳的时刻,诗人系住行船,取来了一束柴薪。这就使三、四句的描写有了着落—诗人停船之后自然听到了江边老翁的谈话,而江边老俞谈话的内容便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厌兵”是江边老翁谈话的中心,也是诗人的现点,也是这首诗的主题。一个“尽”字说明人们(包括诗人自己)“厌兵”的程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

  在表现艺术上,诗人直接出场,录其所闻;结句含意比较外露,但却不是诗人直抒胸臆之辞。由于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客观抒情诗人的姿态出现,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诗境、诗情具有冷静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钱珝

钱珝( 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 钱徽之孙, 善文词。
猜您喜欢

度破讷沙二首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收藏 李益 《度破讷沙二首》
复制 李益 《度破讷沙二首》
类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形式: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雪片阔 一作:云片阔)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收藏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复制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塞上赠王太尉

嫖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
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
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
不惯为边客,宵笳懒欲闻。
收藏 释宇昭 《塞上赠王太尉》
复制 释宇昭 《塞上赠王太尉》
类型:

渡辽水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收藏 王建 《渡辽水》
复制 王建 《渡辽水》
类型:

凉州词二首·其一

形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收藏 王翰 《凉州词二首·其一》
复制 王翰 《凉州词二首·其一》
朗诵者:
···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必背75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李白诗词大全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 《红楼梦》原文翻译白话文

微信扫一扫

学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