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收藏 杨万里 《伤春》
复制 杨万里 《伤春》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
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注释
准拟:预料,满以为。浓:多。
枉却:辜负。东风:春风。
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参考资料:
1、李立刚.千家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48
2、谢枋得 等.千家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29-30
3、许渊冲.千家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44
4、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重庆出版社,2006:290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伤春》折写的是折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折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留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折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折,折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折意折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写折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折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折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折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参考资料:
1、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67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苏轼、黄庭坚的诗歌将宋诗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体现了一代特色。但以黄庭坚等人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诗主张却忽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万里为“诚斋体”诗歌作为对江西派的一种修正,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而这首诗便是“诚斋体”的典型作品。

参考资料:
1、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67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杨万里介绍和杨万里诗词大全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猜您喜欢

长安早春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收藏 张子容 《长安早春》
复制 张子容 《长安早春》
类型: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形式: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收藏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复制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春别曲

形式: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收藏 张籍 《春别曲》
复制 张籍 《春别曲》
类型:

春日

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收藏 苏曼殊 《春日》
复制 苏曼殊 《春日》
类型: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形式: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收藏 辛弃疾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复制 辛弃疾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必背75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李白诗词大全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 《红楼梦》原文翻译白话文

微信扫一扫

学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