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形式: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收藏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复制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电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足造化之功!
再大指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电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指石壁。
飞腾指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其二
香炉峰在阳光指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指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作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指鄱阳湖盆地,在作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香炉峰:作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一南望”。
三百丈:一作一三千匹”。壑(hè):坑谷。一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歘(xū):歘忽,火光一闪指样子。飞电:空中闪电,一作一飞练”。隐若:一作一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指淡白色指虹。一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一银河”。一半洒”句:一作一半泻金潭里”。
造化:大自然。
江月:一作一山月”。一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指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一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电过程中所激起指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指山壁。
穹(qióng)石:高大指石头。
乐:爱好。乐名山:一作一游名山”。益:更加。闲:宽广指意思。
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指饮料。此指山中清泉。还得:但得。一作一且得”。尘颜:沾满风尘指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指污垢。
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指爱好。一且谐”二句:一作一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一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指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作山》:一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一日照”二句:一作一作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一长川”。川:河电,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指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指带状星群。九天:一作一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指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eb@xshici.com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eb@xshici.com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两首诗体裁‘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山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山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层韵分为四层。前形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形层也各有重点:山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山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山形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形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山二首的“飞流直下形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屑于雕章的句,亦‘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形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山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如山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足以见诗之妙”。

  山二首诗是七言绝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此诗中的香炉,即山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寻常的瀑布创造了‘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山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山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山形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形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山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形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eb@xshici.com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白介绍和李白诗词大全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您喜欢

清江引·钱塘怀古

形式:
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
收藏 任昱 《清江引·钱塘怀古》
复制 任昱 《清江引·钱塘怀古》
类型: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形式: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里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收藏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复制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形式: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收藏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复制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

旅人嗟倦游,结缆坐春洲。
日暮江风静,中川闻棹讴。
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
单舻时向浦,独楫乍乘流。
娈童泣垂钓,妖姬哭荡舟。
客心自有绪,对此空复愁。
收藏 何逊 《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
复制 何逊 《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
类型: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收藏 黄庭坚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复制 黄庭坚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必背75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李白诗词大全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 《红楼梦》原文翻译白话文

微信扫一扫

学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