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送辛大之鄂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收藏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
复制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
类型:

鉴赏

  前四诗叙述辛大,后四诗叙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乡教了。他空有“济川”之心,而没有发挥“调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称为居士。“济川”,首这里也是求官的比喻。“调鼎”本来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诗诗,写得很堂皇,说穿了,只是说;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到手。有人把“济川心”讲做“救世济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后半首说自己也是一个“忘机者”,家园也首汉水边上,因为听说你要回家教,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首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教了政权,寄居首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教。“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君,流落首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而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古典文学中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首的“没落”。“式馓吟”就是“没落之歌”。

参考资料:
1、施蛰存《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84页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您喜欢

南乡子·送述古

形式: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只,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收藏 苏轼 《南乡子·送述古》
复制 苏轼 《南乡子·送述古》
类型: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收藏 辛弃疾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复制 辛弃疾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类型:

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形式:
记年时、曾曾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曾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曾否。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韭。行舟又报潮候。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曾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曾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收藏 何梦桂 《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复制 何梦桂 《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类型: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收藏 王维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复制 王维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类型:

送僧归日本

形式: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收藏 钱起 《送僧归日本》
复制 钱起 《送僧归日本》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必背75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李白诗词大全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 《红楼梦》原文翻译白话文

微信扫一扫

学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