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梅谢了

形式: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早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收藏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复制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
前线地区防务荒疏、边声悄寂,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人烟稀少。那曾经繁华奢靡的宣和宫殿,已经衰草遍地,尘烟缭绕。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梅谢了:指梅花凋落。
塞垣(yuán):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
鸿(hóng):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凭伊:指凭借大雁
问讯:问候;慰问。
大梁遗(yí)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浙河:即浙江 。
炊烟: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参考资料:
1、刘乃昌 朱德才.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759页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词人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

  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怀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冲要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平静无战事。“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本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杀掳掠,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残破荒凉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词人的心愿。

  词人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 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指责。

参考资料:
1、夏承焘,俞平伯,唐圭璋 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开禧二年(1206年),韩惦胄仓促的北伐失败了。和议之后,南宋朝廷昏庸的皇帝和掌权的投降派大臣立刻就把恢复中原的大业置之脑后。南宋的许多爱国志士们没有忘记失陷的广大国土,日日为国家的前途担忧。心中的忧虑和期望,而作下的这首词。

参考资料:
1、程艳杰 靳艳萍.宋词三百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43页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克庄介绍和刘克庄诗词大全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您喜欢

山中雪后

形式: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收藏 郑燮 《山中雪后》
复制 郑燮 《山中雪后》

病牛

形式: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收藏 李纲 《病牛》
复制 李纲 《病牛》

流莺

形式: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收藏 李商隐 《流莺》
复制 李商隐 《流莺》
类型:

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收藏 周朴 《桃花》
复制 周朴 《桃花》
类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形式: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 一作:竹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 一作:俱寂;但余 一作:惟闻)

收藏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复制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必背75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李白诗词大全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 《红楼梦》原文翻译白话文

微信扫一扫

学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