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

形式:文言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收藏 韩非 《滥竽充数》
复制 韩非 《滥竽充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注释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使:让。
必:一定,必须,总是。
南郭:复姓。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请:请求,要求。
为:给,替。
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
以:用,拿。
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
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逃:逃跑。
立:继承王位。
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eb@xshici.com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场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是给他听。

  场个姓王郭的人听说齐宣王喜欢听合是,觉得场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场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王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是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王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是的时候,王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是得更投入。王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是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是。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王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王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场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eb@xshici.com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启示

人物点评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逐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齐宣王:不知道他是如何挑选举皇家吹竽乐队的成员的,该制度导致了让一点不会自己专业的人都可以在从事专业工作,不是他无能就是其周围的管理乐队的人有问题,可以推论行贿/受贿古以有之;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连一个不会竽的人都看不出,难道不是滥竽充数吗?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视百姓如粪土古以有之。
  齐湣王:子承父业,连喜好都继承了,但带来了改革,一代天子一代臣。看样子他是懂点吹竽的,一个一个的听或欣赏,这才会有滥竽充数的故事。一个一个的听,淘汰了南郭先生,下一个淘汰的是谁呢?肯定是那些比较差的人,三百竽人人人自危,汗不敢出,个个紧张,汗流如注。 然而他也同齐宣王一样,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更有甚者,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历史就是如此!好一个滥竽治国!
  三百吹竽的人: 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难道其中没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吗?他们对先王必是感激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能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热闹。对齐湣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保夕。

揭示道理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事,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例句
  需要扩大以避免僵化及滥竽充数的并不是社会秩序,而是市场本身。
  社会秩序由于滥竽充数,由于维持划分清楚的认同感,反而有助于维持。
  处于不同的营销策略发挥滥竽充数的次数从消费者身上.
  贻笑大方的垃圾程序,为了注册没办法了只能滥竽充数了。
  人们有时也用“滥竽充数”来表示自谦。
  我们用了那些滥竽充数的承包商来粉刷房子的外墙面,但在数月之内它又必须重新粉刷了。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web@xshici.com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非介绍和韩非诗词大全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猜您喜欢

塞上曲

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收藏 裴说 《塞上曲》
复制 裴说 《塞上曲》
类型:

腊前月季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日,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收藏 杨万里 《腊前月季》
复制 杨万里 《腊前月季》
类型: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收藏 幼卿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复制 幼卿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类型:

早秋三首·其一

形式: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收藏 许浑 《早秋三首·其一》
复制 许浑 《早秋三首·其一》

五柳先生传

形式:文言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收藏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复制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必背75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李白诗词大全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 《红楼梦》原文翻译白话文

微信扫一扫

学诗词网